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印象是什麽意思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印象是什麽意思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印象是什麽意思
1.亦作“印像”。形體映在水或鏡等中的影子。
佛教經典《大方等大集經》卷十五:“喻如閻浮堤一切眾生身及餘外色,如是等色,海中皆有印像。”一本作“印象”。
2.客觀事物在人腦裏留下的跡象。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見過她的人第一個印象便是她的沉靜。”巴金《<爝火集>後記》:“第二次聽他講話,印象更深。”
“印象”這個詞是什麽意思?
[編輯本段]印象(y㬮 xi㠮g)簡介名詞(1) :形體映在水或鏡等中的影子例:海中皆有印象(2) :接觸過的客觀事物在人的頭腦裏留下的跡象例:深刻的印象(3):Impression;impressions ; effects ; feelings(印象):同於page view.指受用戶要求的網頁的每一次顯示,就是一次印象。 [編輯本段]印象主義 印象主義,英文:Impressionism法語作Impressionnisme19世紀後半期~20 世紀初期流行於法國、歐美乃至世界的一種藝術流派和文藝思潮。19世紀西方美術的中心在法國,主宰法國畫壇的仍然是有勢力的官方學院派。19世紀下半葉法國畫界有一部分青年畫家反對官方學院派藝術的墨守成規,由於自己的創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龍展出而強烈反對官方的審查製度,他們要求藝術上的革新和創作自由,經常聚集在巴黎的蓋爾波瓦咖啡館自由交換對藝術的見解,共同尋求藝術創新道路。19世紀後後半期形成於法國的一個重要的繪畫運動,包括1867~1886年期間一批持有相近的觀點和采用相近技巧的畫家的活動。這些畫家個性十分鮮明,非常講究實際,沒有確定的共同遵守的具體原則。但印象主義最明顯的特點則是,力圖客觀地描繪視覺現實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現純粹光的關係。在廣義上,印象主義一詞有時也用於19世紀後期的其他藝術(通常指音樂,但有時也指文學),它們所采用的技巧和達到的效果同印象主義繪畫相似。主要的印象主義畫家有莫內、馬奈、畢沙羅、雷諾瓦、西斯萊(Alfred Sisley)、竇加(Edgar Degas)、摩裏索(Berthe Morisot)、吉約曼(Armand Guillaumin)和巴齊耶(Frederic Bazille),他們一起工作,相互影響,並一起獨立展出作品,隻有繼續謀求官方讚許的馬奈例外。這些畫家在其早期的創作生涯中,就對統治歐洲藝術達200年之久的種種清規戒律表示不滿。1860年代後期,馬奈的藝術反映了一種新的美學觀點,有史以來第一次把畫家從傳統上占統治地位的以題材為中心的創作方法中解放出來;他主張把重點嚴格地放在繪畫藝術的組成部分——顏色和形體上。在大約同一時間內,莫內、畢沙羅、雷諾瓦、西斯萊和巴齊耶在風景畫中努力探索一種更有直接的方法來描繪燦爛的光和色。莫內以他出類拔萃的敏銳目光一馬當先。當時這方麵的科學研究表明∶顏色不是物體所固有的特性,而是物體反射出來的光線。在這種觀點影響下,這些畫家努力探索一種有效的方法,以突破物體的單一的,表麵看來一成不變的「固有」色;他們力圖捕捉物體在特定時間內所自然呈現的那種瞬息即逝的顏色,那種受一時的氣氛條件、距離和周圍其他物體影響的顏色。他們從畫水開始,把水波反射出來的許多顏色完全按照他們親眼目睹的那樣表現出來。他們把這一做法擴大到從建築物到天空的所有其他物體,筆觸簡短明了,遠看是一堆混合的顏色,其實是用未經調合的顏色,以此描繪陽光反射所產生的形形色色的顏色。在馬奈的「純繪畫」實驗啟發下,他們努力尋找色彩最鮮明的題材,通常不再注意感情色彩和文學特性。1874年,這批畫家首次舉行獨立畫展,以與法國美術學院的官方沙龍相抗衡,後者一再拒絕展出他們的大部分作品。莫內的《印象∶日出》一畫(1872, 現藏巴黎馬摩坦博物館〔Musee Marmottan〕),最初曾使人們用印象派這一名稱譏笑這批畫家。他們後來陸續舉辦了7次畫展,最後一次在1886年舉行。在此期間,他們繼續發展自己的個人和個性風格。1886年以後,印象派團體宣布解散。其存在時間雖然很短,但在藝術史上卻完成了一次革命,使西方後來產生的各種繪畫得以從畫家和題材之間的既定束縛關係中解放出來。在音樂方麵,德布西通常被認為是主要的印象主義者。德布西音樂從他的第一部作品到最後一部作品,都各有不同的特點,因此隻有約1892~1903年間完成的樂曲和一些風格上同這個時期樂曲酷似的後期作品,才可以說具有一般含義上的印象主義。他的印象作品有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Pelleas et Melisande,1902年首演),交響詩《雲霧》(《夜曲》〔Nocturnes〕之一, 1899年作)和鋼琴曲《帆》(見《兩套前奏曲》〔Douze Preludes〕第一冊, 1910)。其他被認為屬於印象派的作曲家有拉威爾(Maurice Ravel)、戴流士(Frederick Delius)、雷史碧基(Ottorino Respighi)、席曼諾夫斯基(Karol〔Maciej〕Szymanowski)和葛利菲斯(Charles Griffes)。音樂上的印象主義往往被認為是指一種微妙脆弱、消極雜亂、情緒曖昧的音樂。印象主義音樂的特點,說得確切些則是拘謹、克製、平靜,一種由於作曲家把純音響想像為美和神秘的目的本身,從而形成的豐富多彩的效果。印象主義雖被認為是擺脫浪漫主義的過分放縱的一種運動,但其許多特點可以在一些又被稱為表現主義的浪漫主義先驅者的作曲家(如李斯特、華格納和斯克裏亞賓〔Aleksandr Scria! bin〕)的作品中找到根源。文學方麵的印象主義,一般來說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寫作手法,反映作家的個人氣質。一些作家的作品以其感染力很強而被認為可與繪畫方麵的印象主義相提並論,他們是托瑪斯曼(Thomas Mann)、赫塞(Herman Hesse)、福特(F. Madox Ford)和沃(Evelyn Waugh)。你的大腦對事物一個大概的描述
印象管理是什麽意思?
印象管理(impressionmanagement)是指一個人通過一定的方式影響別人形成的對自己的印象的過程。它是自我調節的一個重要方麵,也包括了與他人的社會互動,是自我認知觀點的核心和人類的一種基本動機是:不論個體在組織內部還是組織外部都渴望被別人積極看待,避免被別人消極看待。試圖使別人積極看待自己的努力叫獲得性印象管理;而盡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別人消極地看待自己的防禦性措施是保護性印象管理。
求解!!!印象流是什麽意思?
就是憑印象來為人處事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